角蠟蚧圖片,角蠟蚧長怎么樣?角蠟蚧怎么防治,角蠟蚧用什么藥最有效?角蠟蚧的危害是什么,有什么癥狀?角蠟蚧的發生因素有哪些,什么時候發生?以下耕種幫種植網就作簡單介紹,供網友們參考。
一、中文名稱:角蠟蚧 二、別名:矢堅蚧、箭頭蚧、矢根介殼蟲、箭頭介殼蟲、白懨 三、學名:Ceroplastes
ceriferus Anderson 四、分部地區:分布在黑龍江、河北、山東、陜西、浙江、上海等。 五、危害作物:茶、桑、柑桔、枇杷、無花果、荔枝、楊梅、芒果、石榴、蘋果、梨、桃、李、杏、櫻桃等。 六、危害方式:刺吸式口器 七、危害癥狀:以成、若蟲危害枝干。受此蚧危害后葉片變黃,樹干表面凸凹不平,樹皮縱裂,致使樹勢逐漸衰弱,排泄的蜜露常誘致煤污病發生,嚴重者枝干枯死。 八、形態特征: 1、成蟲:雌成蟲體短橢圓形,有時寬大于長,不太突起,6-7.5毫米長,長者可達9.5毫米,寬8.7毫米,高5.5毫米。觸角6節,第三節最長。足不大,短粗;脛跗關節不硬化;爪冠毛粗,端非特殊膨大。氣門路寬,特別是體緣處有10-12個五格腺之寬度,氣門刺粗,錐形,集成直角三角形之刺區,其直角向背延伸,角頂有最大之一刺存在。多格腺在足之基節附近成群分布,在前四腹節腹板上形成橫列,其他腹節腹板上則形成很寬的帶。復孔在體腹面者為橢圓形二格腺,集成寬亞緣帶,在體中部特別是口器旁有大量數目,體背之復孔除體側有6-7塊空白區外,其他區均密被復孔;復孔有:橢圓形者大多限于體之亞緣區,四方形者則在體中部,三角形者在全體均有分布。緣毛短而少,稀疏分布,僅尾葉端上緣毛較長。雌蠟被灰白色,死體則為褐黃色,并略呈紅色,前端三塊,側邊每側二塊,端一塊,背面一塊無。 2、卵:橢圓形,長0.3mm,紫紅色。 3、若蟲:初齡扁橢圓形,長0.5mm,紅褐色;2齡出現蠟殼,雌蠟殼長橢圓形,乳白微紅,前端具蠟突,兩側每邊4塊,后端2塊,背面呈圓錐形稍向前彎曲;雄蠟殼橢圓形,長2-2.5mm,背面隆起較低,周圍有13個蠟突。雄蛹 長1.3mm,紅褐色。 九、發生規律:1年生1代,以受精雌蟲于枝上越冬。翌春繼續為害,6月產卵于體下,卵期約1周。若蟲期80-90天,雌脫3次皮羽化為成蟲,雄脫2次皮為前蛹,進而化蛹,羽化期與雌同,交配后雄蟲死亡,雌繼續為害至越冬。初孵若蟲雌多于枝上固著為害,雄多到葉上主脈兩側群集為害。每雌產卵250-3000粒。卵在4月上旬-5月下旬陸續孵化,剛孵化的若蟲暫在母體下停留片刻后,從母體下爬出分散在嫩葉、嫩枝上吸食為害,5-8天脫皮為二齡若蟲,同時分泌白色蠟絲,在枝上固定。在成蟲產卵和若蟲剛孵化階段,降雨量大小,對種群數量影響很大。但干旱對其影響不大。
十、防治方法: 1、苗木檢驗:發展新茶園需從外地引人種苗的,應嚴格檢查,引入不帶角蠟蚧的苗木。 2、修剪臺刈:對受害重、茶樹樹勢衰敗的茶園,應采取深修剪或臺刈措施,修剪時期應在角蠟蚧卵孵化盛末期,深修剪深度應剪去蓬面15〜20厘米。修剪下或臺刈下的茶樹枝葉應清除出園外,集中堆放,以便使天敵返回茶園。 3、保護天敵:應盡量減少茶園施藥次數,以保護天敵繁殖。 4、藥劑防治:百葉若蟲量達到150頭時進行藥劑防治,防治適期掌握在田間卵孵化盛末期。施藥方式以低容量噴霧為宜,須將角蠟蚧棲息部位全部噴濕。藥劑可選用45%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~2500倍液或 5%啶蟲脒乳油1500〜2000倍液或2. 5%聯苯菊酯乳油1500~2000液等。在秋茶結束后,可噴施0.5波美度石硫合劑,或者用45%晶體石硫合劑300~400倍。 以上就是耕種幫種植網對角蠟蚧的介紹及防治方法,如您有更好的見解請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。 |
|聲明:內容來自農學專業學生供稿,僅作為種植技術推廣普及,如有誤或侵犯您的利益,可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感謝合作。|種地網|手機版|茶葉知識|肥料價格|農藥價格| 耕種幫種植網 ( 桂ICP備14001967號 )
GMT+8, 2024-7-25 22:00 , Processed in 0.427539 second(s), 12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